玻璃生產過程智能控制網絡方案
2004/6/16 16:21:00
玻璃生產過程智能控制: 玻璃熔窯是典型的大滯后、非線性的不確定性對象,無法用數學模型來精確描述,因此用常規控制方法往往控制不好,采用飛天系統可以實現。整個浮法玻璃自動化系統可以采用分散控制,集中監視的方法,玻璃生產過程智能自動化系統結構見圖。 系統的特點如下: (1) 操作方式采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方式,即在原料、配料、錫窯、退火窯、包裝、鋼化均可就地控制方式,但亦可集中在中控室內進行控制(由帶鎖的選擇開關選擇),而便于操作、監視與控制以及減少崗位人員。其檢測和控制均使用BCS并連網,進入過程級及其顯示裝置,數據可共享,各顯示器顯示畫面可互相調用。 控制層設備采用東土電信(KYLAND)的KIEN 6000系列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組成的工業級光纖冗余環網。將窯頭、錫腿等控制單元連接成一個光纖環網。當一段網絡發生故障時,啟動冗余功能。確保網絡暢通。 (2) 統一考慮,但可分步實施,例如可先上關鍵的配料和熔窯系統,以收到較大效果。 (3) 三級自動化系統結構,即包括檢測儀表執行器、各種電氣設備、馬達控制中心、調速裝置、工業電視等的檢測驅動級L1以及BCS組成的設備控制級L2的基礎自動化以及作為監控級L3的過程自動化。 (4) 管控一體化。系統可包括某些管理功能,如質量分析、統計以及計劃編制,以及在廠長室和調度室監視等。 (6) 工業電視進網絡與EICC四電(傳動、儀表、計算機、通信)一體化,而組成典型的具有多媒體技術的最新系統。CCD工業電視將通過BCS進入EICC系統。 (7) 使用大容量(硬盤1.7G,內存16M以上)工業PC代替傳統的過程計算機,不僅節省投資且增加靈活性。 (8) 使用IE一體化設備。即全PLC系統,不僅成本比DCS低,且儀電設備一體化而減少備件。 (9) 使用人工智能技術(模糊控制或專家系統)來控制關鍵設備熔窯的操作,以達到節能降耗和延長窯的壽命,使沒有經驗的操作人員也可達到熟練操作人員水平。使用神經元網絡技術預測玻璃質量,以便及時修正配料和采取其他措施,還可改變工藝參數后,預測生產技術指標,以便決策和強化生產。此外,傳統的控制都是PID方式,但在實踐中難以適應眾多干擾和負荷變化,特別是隨著生產的推移,往往出現調節閥門不靈活,閥徑過大,而使控制質量不能滿足,振蕩等出現,而導致不能使用,最后變成手動控制,而國內外均用模糊控制來解決,它是按人工操作規則模糊化和優化,它不僅使在不更換任何設備下自動化重新成為可能(因為一般要更換調節閥很困難,這是由于不僅價格貴,且須停產安裝,甚至切割管道制作縮管以適應閥徑要求,而難以實現)。而且調節質量比之PID更好,例如調節時間、衰減度、波動次數、控制質量對干擾的適應均優越很多,它特別適合于調節熱煤氣閘板控制窯溫的情況,因為熱煤氣閘板積有焦油而不靈活,此外,還可利用神經元網絡來使燃燒最優,即空氣-燃料配比最優而火焰溫度最高,解決因無法測量熱煤氣流量而難以實現空-燃比控制的難題。 (10) 使用新的方案與新的先進控制方法。(有些方法屬于本公司獨有技術,這里就不介紹了)使用以成本最低為目標的優化數學模型進行配料計算以降低成本,增加市場競爭能力。 


提交
查看更多評論
其他資訊
東土集團芯片產業戰略重組:破“缺芯少魂”之困 “根”技術再創里程碑
MaVIEW榮獲 “2022數字中國創新大賽·鯤鵬賽道” 華南區一等獎
中國信通院副院長胡堅波帶隊赴東土科技總部調研
第五屆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大會,東土等你來!
Intewell作為創新成果入冊《2021網信自主創新調研報告》